INDUSTRY
NEWS 行业新闻
转: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在津开幕
浏览数:6375 发表于:2015-08-07
由科技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23日)上午在滨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天津市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薄思睿,诺贝尔奖获得者、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巴里·马歇尔共同为大会启幕。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
万钢在讲话中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以信息、生物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和群体性突破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的源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将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使国家科技投入更加聚焦于国家战略目标;强化战略布局,推动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大力促进生物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完善人才政策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和基地建设;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生物技术全球创新网络。我们愿与各国朋友一道,共同推进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人民更健康、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世界更美好。
薄思睿代表国际区域组织致辞,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
开幕式前,万钢、桑国卫、黄兴国和与会嘉宾共同考察了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展览。
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迄今为止我国生物经济领域最具权威、最高规格、最具水平、最受关注的专业盛会。本届大会以“聚焦生物经济,共谋创新创业”为主题,包括主题报告、学术分会、项目对接活动、医疗器械展览等板块,共有1200余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参加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
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总干事毛罗·贾卡,市领导成其圣、宗国英、苟利军、何树山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市政府秘书长张志强等出席上述活动。
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3.16万亿元,在GDP中的比重由30年前的1.28%上升到2014年的4.63%。我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生物产业聚集区。在生物技术的支撑下,生物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这是记者从今天在天津召开的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获悉的。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8%。我国生物技术发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新成果,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万钢举例说,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肥料和生物育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医疗科技服务新业态。
据介绍,2014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总额达22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金融资本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生物领域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着产业的深刻变革,也给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难题和挑战。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大会上指出:我国制药企业约4700多家,多而散,销售额和利润率低,研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医药创新的层次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阶段,仿制药达96%,新药市场被国际大公司产品垄断;在产研联盟上缺乏有效机制体制和运作实体。
桑国卫点出了我国医药创新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在科学监管方面,临床准入时间长,过程管理弱,新药注册绑定生产许可;源头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不强;私有资本不愿投入,早期研发支持不足;在市场准入上,招标采购周期长,各省流程不统一,创新药无法及时进入医保或招标采购目录;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等。
“我国急需建立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推动机制。”桑国卫为我国攻克医药创新难题开出了“药方”。他建议,政府应通过科研资助和市场化运作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双重模式,继续加大对早期研发创新的投入,兼顾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同时,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价值链,联系上下游产业投资团队,建立由天使/政府早期投资及科研资助、创新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后期私募基金以及产业巨头互相支持的投资链。
万钢表示,下一步,我国将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战略规划布局、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人才政策机制、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全面促进生物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比如,我国将加强对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大数据等重大战略方向的前瞻部署;加强对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重大产业方向的培育。
23日,主题为“聚焦生物经济,共谋创新创业”的2015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在天津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在生物技术的支撑下,生物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生物产业产值近年来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3.16万亿元。生物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30年前的1.28%上升到2014年的4.63%。
万钢说,在全国,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生物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8%,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如在世界上首次解析葡萄糖转运蛋白晶体结构;治疗T细胞淋巴瘤新药西达本胺成为中国第一个从机理到临床试验全过程自主完成的原创性化学药;全球首个人工角膜“艾欣瞳”投产;杂交水稻百亩均产达1026.7公斤,创下新的世界纪录。生命科学论文发表量和生物技术专利获得量均居世界第二。
万钢表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未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生物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如聚焦生物技术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研制,制定“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强化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加强全方位开放合作,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同时鼓励国外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促进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国际间转移转化等。
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等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以及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毛罗·贾卡分别作大会报告。
文章转载自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